当前位置:首页 > 欧洲杯直播 > 正文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精选34篇)   一、指导思想: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的今天,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显示出其特殊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学生的心理也随社会环境变化产生了许多波澜。他们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本学期,我将继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全体学生保持心理卫生,健康成长。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本,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合群,负责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四、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1)教师为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2)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   (3)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及普及工作。   五、教育过程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紧密结合,我们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理论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在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同时,扎实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教学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渗透,从知识、意识上循序渐进地教育,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3)我们要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的环境。   六、对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交往艺术、情绪调节、良好的性格培养、正确观念、心理压力的应付、青春期性心理、等为内容的选修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   学习活动是学生所有活动中的主导活动,也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成绩与期望值之间的差距引起的无能感,长期学业失败造成的自尊心低落,过分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给学生造成的紧张与焦虑。事实证明,单靠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远远不够的,没有解决学科教学这个环节,也就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了。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开展学习辅导,促进学生对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美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其核心是自信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教师掌握了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规律,就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增强自信,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   实践证明,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依然只强调竞争不讲合作的学习格局,只会增加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挫败感。那么比较、防范和挫折等不良情绪与攻击、自我封闭等相应的不良行为就不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努力创造一种合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兴趣引导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三)利用教材与课堂,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教材的编写和制定都蕴含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充分地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作用,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优秀文学作品的人格教化因素。在敠、理、化学科中可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观念的树立,良好品格塑造,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可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提高教师心理咨询的意识与知识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比父母对子女更有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污染整个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建筑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的,“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其他因素的影响都来得大。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其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有心理健康知识。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心理学与教育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教师只有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适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方法,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展示学生的个性,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再次,学校德育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我们通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撰写心理健康论文,介绍好的心理学方面的书刊杂志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从多渠道、多方面摄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营养,使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四、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别心理咨询是学校里辅导者运用心理学和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辅导对象一对一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辅导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的过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执行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和20xx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精神,着力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自我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十分必要,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珍爱生命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正在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现象转化到比较深入的内部心理特征,与家人的关系正在从依赖走向部分独立,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向的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能力都会较快地建立起来。   在同伴关系方面,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试图摆脱家长控制,转而从同伴中找朋友,从朋友那儿寻求情感支持的初始阶段,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倾向,引导他们用热情、真诚、宽容来对待同学,比较容易使学生们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在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更多来自于外部因素,比如:老师和蔼可亲、老师课讲得好、家长和老师的表扬鼓励等,这时的学生好奇   心特强,可以利用学生的亲师性和好奇心,给学生介绍一些少年立志的榜样、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体验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立志的动机,帮学生把学习动力由外在的奖励、表扬转到内在的信念、兴趣。   课堂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是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此时的学生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和稳定性正在快速增长,要在课堂设计中把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教学内容交替安排,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有内涵,教给学生一些培养良好注意品质的方法并在课上和课下进行训练。   此时学生的有意识记正逐步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他们记忆的主要方式,有意识记开始在机械记忆之外发展出理解记忆、归类记忆等记忆策略。心理课要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记忆策略。   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行动感知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起步阶段,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要尽可能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用声像图等生动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和形象感知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年我们使用的心理健康教材是从北师大版的心理健康教材中挑选的一些课文,教材内容分为以下五个单元:   (一)珍爱生命   (二)磨砺意志   (三)自立自信   (四)和谐你我   (五)学会学习。   编排的理念是“生命第一,发展第二”,整个体系由两大主题组成,一大主题是“珍爱生命”,另一大主题是“弘扬生命”。“弘扬生命”主题由四个二级主题组成,分别是:(二)磨砺意志,(三)自立自信,(四)和谐你我,(五)学会学习。   把“珍爱生命”教育作为第一单元,意在突出本主题的重要性;第二单元“磨砺意志”教育既是珍爱生命主题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弘扬生命”主题的重要支撑点;第三单元“自立自信”是“弘扬生命”主题的主体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第四单元“和谐你我”旨在促进学生实现良好的社会化,给自己的生存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四单元“学会学习”   是“弘扬生命”主题的“工具化”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工具”的用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弘扬生命的终极目标,之所以把这一主题放在最后是为了暗示大家一个理念:保有健康生命、弘扬生命的智仁勇是做人的根本,而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只是弘扬生命的一个支柱而已,不可本末倒置。   四、工作措施及方法   (一)心理健康课的设计原则   1.发展性原则   ①以学生适应社会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如:情感发展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关心、爱护身边的人,爱家乡、集体   ②关注学生年龄段成长任务及危机   2.针对性原则   某些特殊事件形成的一时的环境氛围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某些心理危机,   此时务须上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   3.可操作性原则   比如:在课堂上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感情的能力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操作原则   1.以活动为基础   2.以体验为关键   3.以学生为主体   4.以问题为中心   5.以开放为特征   6.以分享促升华   (三)方法途径   1.针对小学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系统的团体心理辅导;   2.给学生印发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案;   3.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五、课时安排及教学进度   单元   课题   上课时间   (一)珍爱生命   1.珍爱自己   第一周20xx.9.1--10   2.做情绪的主人   第二周20xx.9.13--17   (二)磨砺意志   3.冷静面对失败   第三周20xx.9.18--24   4.拒绝诱惑   第四周20xx.9.27--30   (三)自立自信   5.我是什么样的人   第五周20xx.10.8--15   6.做个自立的好孩子   第六周20xx.10.18--22   7.做乐观开朗的人   第七周20xx.11.1--5   8.小小理财师   第八周20xx.11.8--12   (四)和谐你我   9.交往从尊重开始   第九周20xx.11.15--19   10.我爱爸爸妈妈   第十周20xx.11.22—26   11.合作创奇迹   第十一周20xx.11.29—12.3   (五)学会学习   12.兴趣是动力之源   第十二周20xx.12.6--10   13.学会观察   第十三周20xx.12.13--17   14.专注等于学习效率   第十四周20xx.12.20--24   15.记忆“偏方”   第十五周20xx.12.27--31   16.思维的魔力   第十六周20xx.1.3--7   17.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第十七周20xx.1.10--14   18.寒假心理作业   当代心理学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人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每个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个体都面临着共同的或类似的心理发展任务。尤其是处在“疾风暴雨”期中的中学生,他们将面临人格的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青春期烦恼的排除,学习过程的优化,职业意向的初步确立,人际间良好的沟通,社会环境的适应,心理压力的应付等心理任务。心理发展任务数量多,普遍化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必选课程体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及时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   一、指导思想及教育内容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中学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教育对象:以全体学生为主,重点任务是发展性任务和预防性任务。   2、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德育规划,与德育工作保持密切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互相替代。   3、关于心理测试,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原则和保密原则。   4、本计划的制订,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二、教学目标   总体上,帮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地对待考试问题;尝试与人相处,能有效的和同学老师家长进行沟通;可以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变化,了解自己;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教学措施   1、在初一段每个班开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每周一次。   2、个别一对一的咨询与辅导,根据学生的自愿预约以及各个科任老师的提醒。   3、针对某一相似类型情况进行团体咨询辅导,看具体情况而定。   4、加强同各科任的联系沟通来辅助各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必要的情况下也需要加强同家长的联系,进行必要的反馈。   四、教育主题   (一)七年级   1、新生适应:引导学生主动适应学校环境,熟悉新老师新同学新课程,找到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预防冷漠、厌学情绪。   2、认识学习是自己的权利,中学阶段是自己成长的关键时期。珍惜大好学习时光,培养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强化求知欲,增强自信心。   3、认识中学学习特点,适应中学学习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案。重视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悦纳自己,做个好男(女)孩。与异性保持正常、健康交往,学习调节情绪、排除烦恼的方法。   5、关心自我形象,认识和区别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   6、正确认识与等待金钱,在消费方面不攀比。   7、合理安排作息,合理利用课余时间,远离毒品,识别美丑、善恶,过文明、健康的课外生活。   (二)八年级   1、学会关心自己,包括自己的健康、学业和品德。   2、关心同学、老师、父母;助人我乐,认识和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习与成人交往,预防偏执、孤僻。   3、提高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潜能,努力获取成功或取得进步;预防成绩下降。   4、学习中培养自己抽象思维能力,学习初步的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勇于置疑,勇于探索。   5、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习处理和调节自我烦恼和焦虑的方式,初步掌握应对挫折的技能,保持健康的情绪。预防克服各种“学校病”,各种“情感障碍”,如冲动、情绪低落、脆弱等。   6、参加一定的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不浪费。   7、预防“早恋”,正确对待同性及异性朋友。   (三)九年级   1、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教育力,包括培养自我教育愿望,掌握自我教育方法,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2、重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日常社会和劳动实践,培养自己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操作能力。   3、正确认识当前各种社会现象,正确认识和对待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处理好个人需要、兴趣与人生发展任务的关系。认识自我价值;预防反社会人格或悲观情绪。   4、认识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做好择业或升学的心理准备。   5、发展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正确处理好男女学生的友谊;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促进健康、独立人格的形成。   6、考试焦虑的调整及就业观的选择。   教学计划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下面是关于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与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DD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与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与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   1、立下坚强志DDD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DDD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的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的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DDD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的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的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与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为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二)具体目标   培养学生自重、自爱、自尊、自信的独立人格及对自我与外界的评价能力;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压力和自我身心所出现的变化。   首先: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其次: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养成;   再次: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方面做出合适的决定。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大类上分为障碍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障碍性问题在学生中极少出现;发展性问题是伴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和交际范围扩大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适应。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自我认识等方面,如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异性关系紧张;学习上出现焦虑、紧张、厌学情绪;自我感觉、体验和评价失当等。   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   1、 学生由于学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苦恼   学生经历着许多变化,如环境、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以及角色的转化等变化,有了变化就要适应而学习适应不良是困扰学生的主要问题。   2、学生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这种不良情绪大致有以下情况:对前途和未来过分担忧,自信心下降;出现消极情绪不知如何宣泄,导致自己长时间处于压抑状态,影响学习的效果和人际交往。   3、与同学交往特别是与异性交往出现的困惑   4、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四、基本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除了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外,还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面向全体,通过普遍的活动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差异性原则   注意个性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和把握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   (三)主动性原则   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帮助学习排解厌学、自卑、恐惧、焦虑等消极情绪,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四)活动性原则   以活动为主,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得到成长与发展。   (五)尊重与理解原则   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和情感,营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还要遵循保密性和助人自助原则。   五、教学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 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择业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六、途径和方法   (一)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个别咨询与辅导   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困扰。   (三)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根据民办教育的特点和高一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小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教学目标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帮助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生活。   2、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现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接纳、自信心等。   3、引导学生了解沟通的技巧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与竞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起至日期、教学内容、教时   1。9月1日—8日   适应高中————引导学生顺利地从初过渡到高中,较快适应高中生活。   9月9日—14日   认识自己————认识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能悦纳自己。   9月27日—29日   月考   9月30日—10月7日   中秋、国庆放假   10月8日—13日   相信自己————认识自信的重要性,能运用心理暗示技巧提高自信水平。   10月14日—27日   学会感恩————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无私,能宽容和理解身边的人和事,拥有良好的心态。   10月28日—11月10日   异性交往————认识青春期身心特点,了解心理健康,把我异性交往的标准。   11月11日—24日   换位思考————认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和如何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和自我反思。   11月25日—12月8日   合理归因————学会分析事件,探寻解决的方法,形成良好心态。   12月9日—22日   情绪调节————认识情绪重要性,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能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   12月23日—1月5日   考试心理辅导————正确认识考试,了解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   1月6日—8日   合作与竞争————认识合作的重要性,感受竞争与合作中的乐趣。   1月9日—15日   期末考试   三、教学形式   本课程以体验感受式为主,鼓励学生分享。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导入—启承—转换—小结。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游戏活动。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活跃课堂气氛,导入本堂课的主题。   2、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扮演相应的角色,促使学生产生与角色的心理共鸣,进而对自己进行思考。   3、讨论式。根据活动要求,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看法,集思广益,相互学习。   4、实践操作。结合活动内容,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训练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   5、自我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的的故事,与大家共同分享,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   学校健康教育是学校系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儿童少年某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尽可能避免意外伤亡事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   1、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   2、降低学校常见病的发病率;   3、提高生长发育水平;   4、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改善学生对待个人公共卫生的态度;   6、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目的: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培养学生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吃好早餐,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让学生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教材要求,提高健康教育课的效果。   四、本学期健康教育的内容:   1、使同学们知道学习中的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做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尊重自我,不怕挫折。   3、让学生从小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学校健康教育的用途:   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   4、了解环境卫生不仅影响班级的形象,而且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5、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总之,加强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职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必须抓紧抓好,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身心健康,体格健壮,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及卫生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1、课程小探秘   1、 认识心理健康手册;   2、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3、 学生能对生涯有个初步的认识。   2、我的困惑   1、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   2、宣泄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   3、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4、学习如何处理这种困惑。   3、校园寻宝   1、学生能了解心理辅导的对象、内容和重要性;   2、学生能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的帮助的资源和途径;   3、学生能学会写心理日记。   4、人生依然有梦   1、通过辅导使学生体验内心真实的需求,重新点燃追求理想和愿望的热情和活力。   2、理解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5、许我一个未来   1、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梦想转变为现实;   2、帮助学生掌握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办法,通过具体的练习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   6、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1、学生能了解自己的学习价值观,即学习是为了什么;   2、协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学习,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   3、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   7、学习策略指导   1、让学生意识到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性;   2、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8、考试心理辅导   1、辅导学生掌握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技巧;   3、指导学生掌握放松训练的方法。   9、我是谁-自我探索   1、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2、知道“认识自我”的自查方法;   3、从别人的反馈中,使自知的我和他人所知的我更为一致   10、特质大搜索   1、了解性格的特征,并知道性格的两面性;   2、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的倾向性;   3、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与自己兴趣、职业选择之间存在关联。   11、特质大拼盘   1、协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类型;   2、协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与自己兴趣、职业选择之间的关联。   一、课程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   1、目标: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同学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实施的途径与方法   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并提倡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服务的紧密配合。   1、开设心理健康课、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五、课时安排   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精神,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工作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了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坚强支撑。本年度,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师资质认证。同时,将适时举办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缓解班主任心理压力,提高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收集整理,定期以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2.全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要更新观念,要高度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必要途径,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围绕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和谐、阳光、快乐、健康”这一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要进一步加强问题学生的结对帮教制度,落实帮教措施,建立结对帮教档案。   3.加强制度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学校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交流、研讨;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纳入学校教育德育工作的年度考核之中,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评比活动;设立网上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设立心理信箱,组织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1)集体辅导。班主任利用心理健康课,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另外,每月一次,利用国旗下讲话,对一些共性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集体心理健康辅导。   (2)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考虑到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考虑到了儿童的审美特点,让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每周二~周五的中午12:30~13:10、下午的14:40~15:40开放心理咨询室,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在心理咨询室内门外设有“心理咨询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进行咨询。   (3)个案教育。以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作为个案对象,以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两种方式研究。采用跟踪研究,合作的方式进行。   (4)博客互动。在我校网站上,心理辅导老师建立自己的博客,在博客中另开心理专题,欢迎学生、老师、家长等的咨询,这一形式的推出,可架起心理互动的桥梁,拓展心理咨询的对象、时间、空间,更为便捷、互动,有一定的实效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我们的工作终极目标。   四、月份工作安排   三、四月份:   ⒈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辅导工作计划。   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氛围建设工作。   3、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座谈会,并进行毕业前夕个别心理咨询。   4、举办青春期心理卫生讲座(五、六年级部分女生)。   五月份:   ⒈组织全体老师学习有关心理辅导的知识、方法等。   ⒉出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黑板报。   ⒊召开特殊学生会议,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   六月份:   ⒈继续指导班主任班中开展“开心果”谈心角活动。   ⒉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指导”的有关内容。   七月份:   ⒈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九月:   1.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入学心理准备。   2.思品老师确定心理辅导内容。   3.心理咨询室正常开放   十月:   1.国旗下讲话,进行集体辅导。   2.对六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小调查。   3.进一步优化学校心理咨询室内部环境。   十一月:   1.出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刊。   2.班主任心理健康专题辅导。   十二月:   1.迎接上级对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验收、检查。   2.国旗下讲话,进行集体辅导。   3.做好学年总结。   4.各类资料整理、归档。   我校本学年按照规范、创新的原则,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以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努力使之成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以务实创新的姿态,在以前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巩固、发展,稳步推进。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领导下,坚持“追求发展、崇尚尊重、适应变化、达成和谐”的文化管理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习衡中经验,继续实施心理帮助工程,努力实践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营造学校心理教育文化氛围,强化德育与心育相融合。 本学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在抓好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同时,努力做好高三学生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关注普遍典型的心理问题,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工作   1.集体辅导。班主任利用班会,根据本班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全面地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另外,对一些共性问题,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集体心理健康辅导。   1   2.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在关注特殊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来访学生、班主任老师、家长所提出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发展、亲子沟通、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问题开展心理咨询与个别辅导,给予引导与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提出有效建议。   3.专题讲座   分年级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为同学们切实解决一些问题。如“什么是健康的心理”、“考试情绪的调适”、“中学生人际交流”等辅导。   4.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计划的制定只是干好这项工作的第一步,关键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重实效,看成果,总之通过心理辅导,我们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目标: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开发个体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2、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健康教育课及日常生活中,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必须从不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四、教学方法   1、心理辅导课程   2、强化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请班主任老师在健康教育午谈时间每个月进行一到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也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作用。   3、设个别心理辅导   4、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寻找心理健康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班级、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课时安排:   略   一、指导思想:   “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育是各育的基础和中介,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同学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小同学们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同学们的潜能,塑造同学们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任务与重点   1、面向三年级全体同学们,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同学们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同学们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是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同学们,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们,能够及时识别并转送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三、 方式与途径   1、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和同学们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各处室、各科任老师尤其是政教处、班主任、政治教师,要有加强同学们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确意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能自觉地使教学与德育活动成为有助于提高同学们心理素质的载体。共青团、同学们会等同学们社团都应该为提高同学们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具体丰富的活动舞台,努力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还应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和生区的配合,共同关心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同学们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同学们的人格水平。除了在政治课、体育卫生保健课中已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还要通过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健康教育图片展、健康教育影片等对同学们进行教育,还可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3、开设简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配合心理教育,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

2024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四、教学内容分析:   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同学们感受学习,为提高同学们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五、教学目标:   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让同学们对各门学科产生兴趣,热爱学习。培养同学们养成收拾东西,摆放好书桌的好习惯。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帮助别人的良好品格。教育同学们遇到困难不要怕,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教育同学们为他人着想,懂得关心他人。教育同学们专心做作业,作业做得快又好。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努力克服缺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同学们遇到不愉快的事,学习冷静思考。巩固同学们各方面常识的理解,让同学们可以进行自我检测。开发同学们的心理潜能,塑造同学们的健康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   六、具体教学工作安排:   每周一节课   七、对本学期的期望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同学们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同学们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我校五年级有三个班级,男女生比例有点差异,男生比女生多。五年级学生逐渐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在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在亲子交往方面,由于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老师的威望在五年级阶段开始逐渐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跟教师疏远。   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辅导目标   1、情绪辅导: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能运用转移注意力、自我放松、换位思考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2、学习辅导:围绕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体验“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的愉悦感、成就感;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为毕业、顺利进入中学做好心理准备。   3、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学会与父母、老师沟通,学会尊重父母、老师、同学,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和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   4、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增加实验演示、游戏比赛、专题讨论等新的活动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组织潜能。   三、辅导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具有能干、负责的意识,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2、让学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潜能、能成功。   3、学会男女生的角色意识,初步学会以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   4、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相貌审美意识、幽默生活意识和学习冲刺意识。   一、任务与重点: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择业、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初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水平。这是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二、方式与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与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各处室、各科任老师尤其是教导处、生管组、班主任、政治教师,要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明确意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也能自觉地使教学与德育活动成为有助于提初学生心理素质的载体。共青团、少先队、少年团校、学生干校等学生社团都应该为提初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具体丰富的活动舞台,努力创设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还应向家长和生区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和生区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初学生的人格水平。除了在政治课、体育卫生保健课中已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外,还要通过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健康教育图片展、健康教育影片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安排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2、开设简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配合心理教育,达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已有二位老师参加了无锡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学习并顺利结业,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将聘请校外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三、具体年级目标:   1、初一年级目标:   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富有责任感和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   (1)驾驭中学的学习生活(学习方法)   (2)众人拾柴火焰初(自我价值)   (3)做一个快乐的人(乐观开朗的心态)   (4)我是谁(自我认识)   (5)兴趣温度计(兴趣培养法)   (6)如何诊断行为习惯(自我测量)   (7)自我改变有妙法(行为矫正)   (8)筑起防范恶习的城墙(杜绝对烟、酒、毒、赌的好奇心)   (9)当不幸降临的时候(心理承受方法)   2、初二年级目标:   掌握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常识,适应自我身心变化,能够大方得体地与同学、异性和长辈交往,勤奋精神和刻苦毅力逐渐培养。   (1)镜中的我(悦纳生理变化)   (2)青春的快乐与烦恼(认识青春期心理)   (3)交往心态PAC(人际交往)   (4)学会说“不”,学会自我保护(抵御能力)   (5)不下苦功何有乐(意志培养)   (6)开发大脑有诀窍----发散性思维和突破定势(思维方法)   (7)职业大舞台(择业意识)   3、初三年级目标:   形成锲而不舍的个性特征,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能够在升学就业方面作出合适的决定。内容(耐挫):   (1)人生发展的'六个阶段(心理发展知识)   (2)人生百味(人生价值取向)   (3)成功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意志力)   (4)成功者的个性物质(榜样启示)   (5)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择业指导)   (6)保持考前最佳状态(情绪与作息调适及处理压力技巧)   (7)告别母校,迎接挑战(情感与进取)   一、指导思想   《成长教育》就是为了使同学们都能健康地成长而精心编写的。通过《成长教育》,既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安全教育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35人,由于他们是农村孩子,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是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   本册地方课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的书,内容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面对灾难,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灾难的自护、自救技能,了解防疫的知识,学会灾难带给我们的丧失;第二单元是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第三单元是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第四单元是安全自救,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第五单元是珍爱生命,帮助学生掌握保护自身健康的技能,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每课中又设计了四个基本栏目:七彩虹、辨辨说说、指南针和成长脚步。使学生在通过感受和体验,实现心理和行为的转变和改善。   四、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五、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7   一、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我校五年级有三个班级,男女生比例有点差异,男生比女生多。五年级学生逐渐进入少年期,身心的发展正处在由幼稚趋向自觉,由依赖趋向独立的半幼稚半成熟交错的矛盾时期,在心理上具有以下特点:   能认识和掌握一定的道理观念,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开始有独立见解,但他们的见解极易受外界影响左右而时常变化。道德感情开始多变而且不轻易外露。开始以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事或社会现象,但仍有片面性。已有的行为习惯日趋稳定,但对新提出的行为要求则容易知行脱节。在亲子交往方面,由于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对父母过多的“看管”常常表示抗拒。老师的威望在五年级阶段开始逐渐下降,学生对教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有时还会产生抵触情绪,跟教师疏远。   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占优势,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同学间开始进行个人简单交往,往往偏重于情感而分不清是非。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开始注重穿着打扮,自尊心进一步增强,自主性要求日趋强烈,但仍然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辅导目标   1、情绪辅导:通过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能运用转移注意力、自我放松、换位思考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2、学习辅导:围绕抽象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体验“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的愉悦感、成就感;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为毕业、顺利进入中学做好心理准备。   3、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学会与父母、老师沟通,学会尊重父母、老师、同学,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和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   4、进一步深化活动内涵,增加实验演示、游戏比赛、专题讨论等新的活动方式,注意发挥学生的理性思考和自我组织潜能。   三、辅导重难点   1、培养学生具有能干、负责的意识,学会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2、让学生知道人要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潜能、能成功。   3、学会男女生的角色意识,初步学会以正常的心态与异性交往。   4、学会自我保护意识、相貌审美意识、幽默生活意识和学习冲刺意识。   四、辅导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一、课程小探秘   1、认识心理健康手册;   2、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3、学生能对生涯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我的困惑   1、觉察自己目前的生涯状态;   2、宣泄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   3、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   4、学习如何处理这种困惑。   三、校园寻宝   1、学生能了解心理辅导的对象、内容和重要性;   2、学生能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的帮助的资源和途径;   3、学生能学会写心理日记。   四、人生依然有梦   1、通过辅导使学生体验内心真实的需求,重新点燃追求理想和愿望的热情和活力。   2、理解实现梦想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五、许我一个未来   1、使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把梦想转变为现实;   2、帮助学生掌握制定人生目标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办法,通过具体的练习学会制定目标和计划。   六、考试心理辅导   1.辅导学生掌握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应考技巧;   3.指导学生掌握放松训练的方法。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教改的重要内涵,国家教委新制定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已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体做法: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教师一名,有经过教育局培训的国家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一名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为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心理课辅导。本学期由心理健康教师不定期为各年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同时,各班在班内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班队会,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2)心理咨询室。开设“知心小屋”,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心理咨询室有专任教师负责,固定的开放时间,固定的场所。心理咨询室建设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还要考虑儿童的审美特点。   (3)办好“知心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   (4)以“点”带“面”,利用学校宣传阵地   本学期开展了心理健康主题手抄报设计比赛,在学生中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5)指导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教师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6)指导小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指导小学生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A、学会放松。要使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B、与人谈心。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C、学习写日记或周记。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这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重要文件为指导,结合我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工作目标:   1、人人重视心育,三维立体心育;   2、探索心育途径,多维开展心育;   3、点面结合辅导,针对进行心育;   4、用好各个阵地,多方宣传心育。   具体措施:   一、人人重视心育、三维立体心育   1、专家都是心理健康引领者者   心理健康的教育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指导中心和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太仓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太仓市网上家长学校林老师团队等公益机构都有免费的心理咨询,这些专家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引领者。   2、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心理健康教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应成立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教师为辅,其他教师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战线。学校里的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   3、家长都是心理健康守护者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在更重要的意义上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小学生心理健康最后要归结于此。因此,学校、家长应该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学生想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二、探索心育途径,多维开展心育   1、专课专上、心理健康有的放矢   班主任每两周一次(双周)班会课根据班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或近期学生所呈现的心理健康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副班主任双周周四晨会为专项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读本和《中小学专题教育教师用书》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章节内容制定计划并开展常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重视心理健康的意识。   2、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润心无声   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学都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任课老师留心发掘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各个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各个任课教师也要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活动浸润、心理健康潜移默化   老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活动中,班级的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学会自信的展示自己、真诚的欣赏他人;学会友善的与他人交流,高效的与他人合作……在各个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点面结合辅导,针对进行心育   1、团体辅导:共性心理健康问题   班主任老师:利用双周的班会课课,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心理健康老师:心理健康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共性问题,每月开展一节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课,帮助学生健康阳关心态。   2、个别辅导:个人心理健康问题   班主任老师:对于班中出现心理波动的学生及时进行一对一疏导与个案追踪,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记录辅导过程。   心理健康教师:每周做好两个小时的“心语心愿吧”值班工作,值班时间为中午为12:00—13:40,下午16:00—17:00。心理健康老师要准时到岗,不早退,主动热情地帮助前来咨询的学生答疑解惑并做好记录。   3、个案追踪:复杂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班主反应的心理健康存在较严重问题,班主任无法疏导的复杂问题学生,心理健康老师要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个案跟进工作,每周至少一次辅导并做记录。   四、用好各个阵地,多方宣传心育   心理宣传栏、各班板报、红领巾广播等地方是我校学生熟悉的宣传阵地,本学期将充分利用心理宣传栏、各班板报的阵地宣传心理知识。同时还将在红领巾广播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本着“成长比成绩重要,成人比成才重要”的理念,科实小全体教育工作者全心投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一切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在学校的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中学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和适应未来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心理保健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教学措施   1、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如录像、投影、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2、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卫生常识的宣传,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健康的生活环境。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使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3、联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同学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4、利用家长学校、个别谈心、父母问卷、家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一、指导思想:   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育是各育的基础和中介,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中小学生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不仅要重视培养青少年思想文化道德素质,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基础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课本,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小学素质教育目标培养,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结合本册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   各部分教育教学重点如下:   自我意识方面:结合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重点放在小学生自我社会角色认知和借助他人进行自我评价,以及良好自我体验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认识到自己是一名小学生这一社会角色,受到老师或家长表扬和批评时,知道原因何在,学会自我分析,使自身言行向好的方向发展,有较强的自我体验,善于发现自身优点,树立自尊和自信意识。   智力方面: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智力训练重点放在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培养方面,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观察及观察的意义,引起他们对训练观察力活动的重视。教学生会使用常用的观察方法了解注意及注意的作用,重视自身注意力的提高。   情感方面:认识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表现。体验积极情绪,保持心境愉悦。认识并分析消极情绪(烦恼)产生的原因,并学会用简单方法驱除烦恼。抑制不合理需要,从而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意志方面:提高他们对意志的认识。由于年龄尚小,理解力相对较差,故借助于日常生活现象和故事进行。用外力或自己制订规矩来约束自己,提高自制力。借助于情境表演启发学生勇于战胜挫折和困难。   个性方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培养与大自然和谐和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学会谦让和合作。   学习方面:从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兴趣着手,培养学习兴趣,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姿势,保证身心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交往方面:激发交往欲望,训练言语表达能力,为交往创造条件,懂得基本的交往礼仪。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质量达成目标   二年级学生具有独有的特点: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特征的思维特点。二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语言表达特点,这是在心理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二年级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   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友爱同学,热心帮助别人,不怕困难,努力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六、教学进度表   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执行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xx年修订)》和20xx年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精神,着力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还比较薄弱、自我保护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十分必要,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珍爱生命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正在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现象转化到比较深入的内部心理特征,与家人的关系正在从依赖走向部分独立,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正向的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能力都会较快地建立起来。   在同伴关系方面,此时的学生正处于试图摆脱家长控制,转而从同伴中找朋友,从朋友那儿寻求情感支持的初始阶段,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倾向,引导他们用热情、真诚、宽容来对待同学,比较容易使学生们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在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更多来自于外部因素,比如:老师和蔼可亲、老师课讲得好、家长和老师的表扬鼓励等,这时的学生好奇   心特强,可以利用学生的亲师性和好奇心,给学生介绍一些少年立志的榜样、设计一些学生可以参与体验的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立志的动机,帮学生把学习动力由外在的奖励、表扬转到内在的信念、兴趣。   课堂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是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此时的学生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和稳定性正在快速增长,要在课堂设计中把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教学内容交替安排,让学生感到既有趣又有内涵,教给学生一些培养良好注意品质的方法并在课上和课下进行训练。   此时学生的有意识记正逐步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他们记忆的主要方式,有意识记开始在机械记忆之外发展出理解记忆、归类记忆等记忆策略。心理课要注意密切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设计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记忆策略。   此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行动感知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起步阶段,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要尽可能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动起来;用声像图等生动具体的内容,让学生在活动和形象感知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年我们使用的心理健康教材是从北师大版的心理健康教材中挑选的一些课文,教材内容分为以下五个单元:   (一)珍爱生命   (二)磨砺意志   (三)自立自信   (四)和谐你我   (五)学会学习。   编排的理念是“生命第一,发展第二”,整个体系由两大主题组成,一大主题是“珍爱生命”,另一大主题是“弘扬生命”。“弘扬生命”主题由四个二级主题组成,分别是:(二)磨砺意志,(三)自立自信,(四)和谐你我,(五)学会学习。   把“珍爱生命”教育作为第一单元,意在突出本主题的重要性;第二单元“磨砺意志”教育既是珍爱生命主题的重要支撑点,也是“弘扬生命”主题的重要支撑点;第三单元“自立自信”是“弘扬生命”主题的主体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个性;第四单元“和谐你我”旨在促进学生实现良好的社会化,给自己的生存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第四单元“学会学习”   是“弘扬生命”主题的“工具化”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工具”的用法,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弘扬生命的终极目标,之所以把这一主题放在最后是为了暗示大家一个理念:保有健康生命、弘扬生命的智仁勇是做人的根本,而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只是弘扬生命的一个支柱而已,不可本末倒置。   一、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1、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四年级是小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是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对自我评价上,他们开始不再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开始独立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并且开始偏重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有时甚至“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心理。相反,有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好或某方面的不足得不到班级同学的重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四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难以释放心理压力,遇到小事情就容易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极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而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写在脸上。   3、意志力下降。从四年级开始,学生逐渐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的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其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所以,学生在意志特征上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和坚持性下降的趋势。   二、辅导目标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以从情绪、学习、生活消费、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辅导。   1、自我意识方面:通过辅导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欣赏并且悦纳自我,树立自信心。   2、情绪方面:通过活动课,掌握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心境。   3、学习方面:通过学习心理和行为习惯训练,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多角度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养成仔细做作业、自我检查、制定计划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4、人际交往方面: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宽容、坦诚、礼貌待人,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学会与人分享快乐、烦恼,了解合作的意义,树立合作意识。同时体会父母、老师的爱,关心父母、老师,初步认识男女生的差异,树立性别角色意识。   5、生活方面:学会合理消费,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辅导重难点   1、通过面向全体普及各种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自测、自控、自我调节、正确认识自己。   2、加强针对性训练,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情境模拟、角色体验、现场操作、智力游戏、兴趣展示、故事接力等活动。   四、辅导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家庭、学校、社会媒体要注意宣传安全防范,让孩子保护自己。此外,对孩子的被动保护不能过分,要让孩子增加活动机会,学会运动中的保护技巧。   6、四年级学生自己有选择和分析对比的经验,所以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外观衣着形象设计。这是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引导,让他们学会正确打扮自己。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工作,为努力完成好本职工作,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计划,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做好心理辅导的日常工作   1、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安排好本学期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次课、上好每一节课。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每节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需求,保证学生在学习时保持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感受,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测试、问卷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和和谐气氛,让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促进自身心理的健康发展。   2、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学生信件回复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来访的意识。   (2)充分发挥心理工作室各功能室的作用,真正为师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心理咨询室、宣泄室的开放做到定时定人,并做好记录。   (3)认真做好个别咨询的个案记录,对特殊的学生要进行随访。   3、利用板报、广播等平台宣传一些心理常识,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氛围。   4、进行相关心理测量,完善学生心理档案。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1)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心理知识及教育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科学制定心理健康咨询方案,关注学生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可行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品质。利用月末或考前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让尽量多的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大课资源,对心理健康小课形成补充和充分发挥师生互动性,解决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三)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   把个别学生的心理信息及时反馈给班主任,与班主任一起辅导学生,让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四)努力做好各种迎检工作,完成好医保等各种辅助性工作,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教学工作安排:   根据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好本学期以下教学内容:   第一章新的开始   第一课适应性的环境;   第二课新老师与新同学;   第三课用于新的班集体   第二章友谊的芬芳   第一课结交新的朋友;   第二课勿忘老朋友;   第三课交友的原则   第三章与自我对话   第一课内心的想法与期盼;   第二课学会欣赏自己;   第四章无涯的学海   第一课了解初中学习特点;   第二课为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课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第五章飞扬的青春   第一节展现自己的风采;   第二节不断成长;   第三节放飞自己的理想。   以上只是对本学期工作的初步设想,还很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完善,使自己的工作取得令领导满意、同事认可的成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知道青春期里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提前,受性激素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即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心理变化。   ⑵、树立心理咨询意识,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能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自我调节,减少烦恼。   2、能力目标: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如表演、辩论等)认识“想入非非”不是错,了解自我,培养他们把握尺度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把握与异性交往的情感和行为尺度,使其获得积极、愉悦、健康的成长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想入非非”不是错,培养他们正确把握好尺度的能力。   教学难点:   树立对“性”的正确认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文字卡片若干;心理医生一名;有关个案、资料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学生表演小品,小品内容大致为:一位男生球打得特别好,引来一位女生的倾慕;女生过分地打扮自己;同学们之间上课互相传纸条;男生拿着同学恶作剧的纸条到处宣扬有一位女生喜欢他,很得意!)   二、明确“想入非非”不是错:   1、从刚才这段表演中你感受到剧中人物的心理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点呢?(点题,板书:想入非非)   2、针对同学之间产生的这种心理现象,你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呢?(自由回答,畅所欲言)   3、迅速阅读课文有关段落,看看心理辅导老师是如何说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的。   4、自由回答:从心理辅导老师的这一段话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5、出示课件,师点拨小结:   像同学们这样想与男同学相处、交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讲,女孩子在11岁左右,男孩子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女孩子会来月经,乳房也会有所发育;男孩子的肌肉会更加发达,这些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随之而然,性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而且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得更加突出。因此,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完全用不着为此而自责和烦恼。(板书:不是错)   三、了解解决心理问题的途径:   1、产生这些心理现象之后应该怎么办呢?翻开书第12课自由读一读课文,看一看书中的这个小女孩是怎样做的?(指名回答:咨询心理辅导老师)及时地进行咨询和求助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十分明智的。(板书:张贴“心理咨询”卡片)   2、我们学校有心理辅导老师吗?你认为还有哪些人可以做你的心理辅导老师?(张贴“班主任”、“爸爸妈妈”“亲近的老师”“心理辅导老师”“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其他可信赖的亲友”)   3、小结   四、正确认识“性”:   1、一提到性这个问题,同学们都有些不自然,别别扭扭,有些不好意思,这是因为缺乏对性的正确认识,书中的小女孩莎莎也这样,自由读一读课文相关的文字,看看心理辅导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2、出示课件(人类、动物繁衍生息的动画),师小结:   性是世界万事万物繁衍生息的纽带,如果没有性,就没有我们人类的生存,也不会有这世间这么多美丽、可爱的生命。   五、如何把握好尺度:   1、同学们这样的想法虽然是正常的,但是不是就可以整天都想呢?如果这样做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呢?   2、出示课件(因“想入非非”而导致的误入歧途的事例),总结把握尺度很重要。(板书:把握尺度)   3、四人小组讨论:面对这样的心理问题出现后,应该怎么做呢?   4、小组汇报:用你喜欢的方式演、唱、说、跳等,让同学们猜一猜你的好办法。   5、出示课件,师小结:   这些方法都总结为两类:注意转移法、情绪调节法、价值权衡法。(板书:要记住)   六、延伸、指导:   1、小组自由提问:在青春期里同学们肯定还有不少的问题在困惑着大家吧?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自由提问,并推选一名小组长汇报总结你们的问题。   2、引入心理医生这一角色进入课堂:   ⑴、同学们对自己青春期里的一些不明白的心理问题,可以现场请教我们的心理医生,获得咨询和解答。(学生和医生现场问答:先为组长提问,后给学生自由提问发挥的空间)   ⑵、医生小结。   3、师总结:   同学们,快乐些吧,老师和家长都在期待着你们的笑颜,千万别辜负了这青春绚丽的韶华,一起笑迎花季吧!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针对在校中学生大多独生子女,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缺乏坚强意志品质,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缺乏承受挫折能力的特点,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主要任务   1、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2、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心理辅导,尽快摆脱困扰,调节自我,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对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转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治疗。   三、工作安排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校长挂帅,德育主任具体负责实施,建立以班主任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及政治课教师为主体,以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加强对教师的学习和培训,以班主任、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主,重点学习《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等心理理论知识。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科研,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途径。每学期期末开展一次专题研究。   4、设立心理咨询信箱,及时广泛的做好不同心理疾患的学生思想工作。   5、开展学生心理调查,每学期二次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动态。   6、每学期对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7、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每学期五课时,做到有计划,有教案。   8、继续与心理教研室联系,发现有严重疾患者,送去咨询。   9、追踪调查在校生中接受过咨询学生,看其在心里、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的变化,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四、特别提示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新开设一门课,重在融入学科教学及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   一、学情分析   从学校三班级开头,学生进入了学校中班级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从心理进展过程来看,三班级学生在思维力量,语言表达力量,社会交往力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集体主义感情在一、二班级训练、引导的基础上又了肯定的加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总体来说,这个时候的孩子,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长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产生动摇。尤其加上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丰裕,孩子的吃苦精神也相对较为薄弱了。   三班级学生意识渐渐进展,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力量开头进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擅长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很简单受到外界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对于学校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力量上。能否渐渐地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顽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力量等等,对于学校生在整个学校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打算性的作用。   而三班级是学校儿童进展的关键期,在熟悉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进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肯定的制造性思维,心情趋于稳定,情感有肯定的选择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进展。所以他们更需要在老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熟悉自己,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力量,进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针对学校生三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活动课可从熟悉、学习、人际交往、思维训练等方面进行有方案有目的的心理辅导。   三、教学目标   1、熬炼有意识记的力量,增进记忆品质;   2、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果,勤于思索,不甘落后;   3、有集体荣誉感,并把握肯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量;   4、自觉地掌握和转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爱护意识;   5、能正确的熟悉自己,开心的接纳自己。   6、学会敬重、赞美、初步把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培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力量。   五、教学措施   依据三班级学生心理进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师生之间恳切公平的沟通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从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详细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方案地对学生的心理进展施加影响。小品表演法、设境讲解法、故事启迪法、团体嬉戏法、动画演示法等,同时留意结合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帮助教学,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者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个别询问或团体辅导,让他们能尽快摆脱困惑,健康欢乐成才。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为目标,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不断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加强每次心理健康班会课的指导与研究工作。   2、加强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3、发挥班级分包教师的作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   4、认真细致地做好个别咨询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三、具体工作   1、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积极开展针对学生和老师的个体咨询和针对学生的团体教育。做好学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为来访的学生提供个案咨询,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每天咨询室开放50分钟。开放时间为:中午12:30到13:20。   2、针对师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   心理讲座是有效的心理教育途径,特殊的空间和环境能起到积极的放大式的教育效果,互动与沟通多种思想的融合是讲座的优势,所以应该加强校园心理讲座。本学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针对七年级新生的适应学校生活的心理教育。   (2)针对八年级、九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的心理教育。   (3)利用家长学校授课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4、做好班级分包教师培训工作   班级分包教师是我校针对班级学生教育的发展实际,实施加强班级管理的一项措施,旨在在班级中普及心理科学,方便促进班级心理卫生工作的开展。心理咨询室对各班分包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培训。   5、积极做好七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   针对七年级新生,积极作好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工作,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有利于教师或班主任迅速找出一些特殊适应困难的学生问题,依据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从而提高教育与辅导的效率,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同时有利于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体现发展性指导的原则,且可以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家长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   6、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积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从而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四、每月重点工作   九月份:   1、制订并讨论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咨询室正常开放。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重点:七年级新生学校生活适应性的心理教育)   十月份:   1、七年级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十一月份:   1、七年级新生心理测试及分析。   2、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庭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十二月份:   1、开展针对部分特殊学生的心理讲座。   2、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一月份:   1、心理健康教育班会活动。   2、做好学期总结及资料积累和个案分析、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3、各类资料整理、归档。   一、指导思想   健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以“健康第一”为宗旨,扎实开展体育卫生健康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有益于自身、社会和全民族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卫生科学知识水平,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育,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拥有健康身心,情绪愉快,知道快乐益于身心健康。   2、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卫生知识、健康教育课,加强对学生的疾病防治及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尊重生命、爱惜健康的态度,进而尊重关怀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简朴的生活习惯,不奢华、不浪费,以简单为快乐。   三、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自觉参与课间活动,保持充沛的精力,上好每节课。利用各种检查、竞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2、教学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巩固教学效果,促进能力的培养。   3、联系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心里健康教育,教育学生团结协助,尊敬师长,让学生热爱体育,热爱生活。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从选编课文到设计联系,从内容安排到呈现方式及版式设计都有极强的创新意识,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全册共有课分十篇,该教材符合新的教学理念,能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教育学生遵守学校常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心,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难点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健康快乐地成长,并有爱心,能互相帮助,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快乐的小天使。   六、实施措施   1、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突出重点、难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2、课堂教学形式非常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3、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个活动,及时鼓励学生,帮助树立信心。   4、学习活动中,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七、教学进度   周次(日期)教学活动内容所需课时   第一、二周(2、9——2、20)呵护呼吸系统二课时   第三、四周(2、23——3、6)预防寄生虫病二课时   第五周(3、9——3、13)你的文具玩具安全吗一课时   第六、七周(3、16——3、27)远离危险地带二课时   第八、九周(3、30——4、10)洪水来了二课时   第十、十一周(4、13——4、24)地震逃生记二课时   第十二、十三周(4、27——5、8)我读书、我快乐二课时   第十四、十五周(5、11——5、22)责任伴我成长二课时   第十六周(5、25——5、29)我爱简单生活一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6、1——6、12)美丽的生命历程二课时   第十九周(6、15——6、26)复习一课时   第二十周(6、29)复习一课时   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强壮的体格,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毅力,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为此,我将奋斗!   来自湛江的洪小灵老师教了《做个受欢迎的人》,我觉得选材非常好,利用芳芳和丹丹两个小朋友在旅游的表现,教育小朋友出门旅游注意要:守时、安全、谦让,之后,迁移到生活中,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礼貌、礼仪的教育。   我觉得,老师讲授这篇课文受到课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真真正正的受用。   1、广东作为改革开放较早的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属旅游大省。假期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全国各地旅游。尤其广州和西藏通了火车,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和四川也是跟广东相邻。很多学生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老师未必接触到。可是通讯发达,众多学生上网查阅的资料也很丰富,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来解决。   2、估计学生会提出“衣衫不整”算不算没礼貌?——的确是的。“衣衫不整”并不是说衣服高档与否,而是有没有干净整齐。例如,扣子没扣好,裤腿卷着没放整齐,头发没梳好,穿拖鞋出门,胡子拉渣,穿背心……都算“衣衫不整”。一般说来,见客人或者去作客,都要打扮工整,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尊重人与否还包括行为:坐如钟、行如风、站如松……如果行为不端,对方会觉得不被尊重的。   3、也有孩子会疑问:平时跟大人去酒店饮茶、吃饭时候,我们这些孤独的独生子女有伴玩耍了,在酒店开心追逐算不算不讲礼貌?——是很没礼貌的表现,一是安全问题,服务员端的是热汤热菜,万一被撞翻,就很危险了。还有大人们在商量一些事情,被小孩子在旁边吵闹,也是很扫兴的。所以,在酒店适宜安静地坐着,除非酒店有可以活动的场所。   4、上学经常迟到是不是没礼貌?——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上课,经常迟到,是会影响大家的注意力,不单纯是耽误你个人功课的问题。所以,影响别人也是不礼貌的表现。同样,人家午休、太晚打电话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上下楼梯太响等行为都是不礼貌的,种种不考虑别人的行为,都不受人欢迎。   5 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书叔叔阿姨宠着爱着,时时被关心处处被照顾,家里有好吃的就让着孩子,有困难孩子不用分担。在家里是“中心人物”“宝贝”,凡事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把人本性的“自私自利”“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是,孩子最终是社会人,在社会中就不是家人宠爱的“宝贝”。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责任”人:有礼貌、守时、信守诺言、尊老爱幼、讲究文明、有修养等等,才可以成为受欢迎的人。《做个受欢迎的人》正好给孩子一支清醒剂。学生也很愿意学习的,谁都想做个受欢迎的人。教了这课后,很多学生都知道如何做个文明的学生了。   如何教育孩子做个受欢迎的人?很大程度靠品德老师对他们理智的教育。让孩子“识理”、“明理”,才“达礼”。《做个受欢迎的人》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识理”、“明理”而达到“达礼”的效果。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评价丹丹和晓东旅游途中的言行,判断他们的是否;再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填表的方式反馈“在公共场合应该讲究那些礼节、礼仪”。使学生懂得做个受人欢迎是由点点滴滴的有礼貌的言行换来的。其中的情景教学,让学生表演“给客人敬茶斟酒”的细节:茶半杯不可满,手端着杯子的下半部分敬茶;待客人喝酒则要斟满杯,表示热情。学生兴趣盎然地表演“茶半酒满”后表示,他们不知道招呼客人吃喝也有规矩的,知道后会大方热情地招呼客人了。让学生知道礼仪、礼节,学生就会做的,文明的程度就高。被人称为“野”小孩子的,其实是他们没有文明的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不文明。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好却不知道怎么做。用具体的教学细节指导学生。力求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从中感受、体验、领悟生活的意义,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知识。培植强化道德情感,增进个体的社会学习能力。   教学精彩是学生讨论酒店追逐算不算不礼貌时很激烈。遗憾的是学生没见识过外宾,不知道外宾的任何礼节。阳春的永宁镇少数民族——苗族,很多学生经过老师提醒。调查后才知道苗族的生活习惯和汉族的不同之处,例如结婚,新娘即使夏天也要穿三件衣服,冬天则穿五件,称枕头为“过命锤”,马桶为“盛血痛”等。   学生的视野不是很宽阔,只能从身边的小事情讲起。让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学起做起。教学的遗憾是学生对一些生活的细节没留意,议论起来比较困难,他们自己不会判断是非,起来是从零开始学习,难度较大。应该提早很多时间预习学习,布置学生提早做一些有礼貌的行为,学起来或许会容易得多。备课要很一个学期系统备课,提早很多时间做准备,或许效果会更好。   一、教学内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常识。   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锻炼有意识记的能力,增进记忆品质;   2、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   3、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学会处理生活中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于加强自我认识,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每周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   准备相应的心理健康的事例,准备活动的器材和道具   六、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迈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七、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采用团队活动、故事、心理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与辅导   采用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排解困扰。   3、发挥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团队、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指导家长改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   教学进度:第一周:安全教育 年俗   第二周:面对困难我不怕   第三周:面对恐难找原因   第四周:轻松面对困难   第五周:说话有技巧   第六周:让表情说话   第七周:演讲比赛   第八周: 换一个角度思考   第九周:考考自己的观察能力   第十周:学习的苦与乐   第十一周:我的喜好   第十二周:学会聆听   第十三周:记忆乐园   第十四周:学当小管家   第十五周:品尝时间馅饼   第十六周:演讲比赛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好的习惯,学习和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导入师:你们生活中、学习上经常有成功和失败的时候,原因是什么呢?这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关。有了好的习惯就可以帮助你获得成功;没有好的习惯就可能影响你的学习成绩。可见,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我们今天就学习新的一课《学习要有好习惯》。   2、学文明理   (1)教师通过放录音,讲[档案馆]里的故事,引导同学思考:佳佳在班上出了丑,到底是谁的错?应该怎样做?可分组讨论,然后找代表进行汇报。   (2)教师按课文提示,帮助学生明事理,让学生明白:习惯有好坏之分,但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我们应该不断约束自己,养成好的习惯。   3、活动明理   (1)演一演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而学习剧中人物的某种精神,如:   熊姐姐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所以取得了好的效果,教育学生要向熊姐姐学习,做作业的时候认真仔细,不丢三落四,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精神。   熊妹妹是一个做事不认真的人,比较马虎,但她能知错就改,这种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克服缺点,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没有这种精神也不行。   (2)填一填   教师在黑板上写两段话,让学生读,并思考在空白处填上什么词语,才能使勉励子完整。目的是使学生记住,只有办事认真才能有好结果。学生填空时,不拘于词语的准确,只要意思对就行。   如:熊姐姐是一个办事认真的人,所以能取得好的效果。熊妹妹是一个办事不认真的人,但她能知错能改。   4、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助天学习和工作的提高,小学生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高素质人才。   具体目标:   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内部和谐。矫治学生问题行为,养成正确适应学校与社会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生活。   三、教学内容:   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自我控制力。   (4)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与困难。   2、浇灌友谊花―――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教育。   (1)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尊重自己、相信自己。   (2)学会正常人际交往,与同学、老师、家长良好关系。   (3)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接受发育过程中身体变化,正确认同性别角色,同异性同学保持正确交往心态。   3、迎接新挑战―――人格养成教育。   (1)引导学生树立发展健全人格愿望与动机。   (2)注重学生自我人格养成教育。   (3)对有人格障碍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四、教学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胜利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活动,培育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训练素质,充分开发他们潜力,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里困扰或心理障碍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有话要说...